01.诉讼文书样式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于诉讼便利以及司法质效提出了更高需求。2016版样式较为简单,对当事人起诉、答辩指引性不足。对起诉状文书样式中“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两项内容如何起草未作具体指引,人民群众不一定能精准表述诉讼请求以及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从司法实践看,自然人提起的诉讼案件中,多数没有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人民法院提供要素式、可勾选的规范化起诉状、答辩状,更便于当事人直接根据提示填写。以民间借贷纠纷为例,当事人可以直接根据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逐项填写合同签订情况、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有没有签订担保合同等,在逐项填写事实和理由后,当事人还可以通过示范文本的提示知道应当提交哪些证据,即便在没有专业律师代理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起诉状书写。
02.为什么新版诉状如此之“细”?
目前,我国民事案件三级案由有473个,各类案由的诉讼请求和依据有所不同,单一的起诉状、答辩状文书样式无法满足新发展阶段纠纷解决需求。而在诉讼前端就将功课做“细”,则更有利于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当事人规范书写起诉状后,法院立案审核时就能够准确判断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实现快立快办,防止出现因当事人书写起诉状不准确而影响案件受理、妨碍其实体权利保护的情况,更好保障群众诉权。另外,法官根据要素式的起诉状、答辩状也能够准确提炼双方真实诉求,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等更适宜的解纷方式,也有利于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开展协商和解,做到解法结更解心结,既定分更止争。
03.看起来更“细”的诉状,会增加当事人填写的负担吗?当事人不会填写起诉状会影响立案吗?
虽然每个案由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有3至4页,但填写内容是表格化、要素化的,且直接提供的是勾选项,当事人只要勾选“是”或 “否”即可,对于当事人认为与案件无关的,也可以填写“无”或者“不知道”。新版起诉状、答辩状试行以来,人民法院加大辅导指引力度,各级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有诉讼服务专员,同时广泛邀请法律援助律师、法学专业志愿者等社会第三方,积极开展对当事人填写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指导帮助工作,对于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还提供诉讼咨询和代写起诉状服务。人民法院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对于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填写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不影响同步提交其按照自己表述习惯形成的起诉状、答辩状。人民法院将依托12368热线、满意度评价系统等,坚决防止违规以强制应用示范文本为由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有案不立,充分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对有案不立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04.如何做好示范文本中一些专业术语的解读工作及建立更智能、更易于使用的诉辩状填写系统?
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快智能辅助填写功能建设,把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部要素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嵌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以及一体化办案平台,并在全国法院推广应用。同时,提供智能识别、回填等服务,如当事人输入身份证号即可自动填充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户籍地等个人信息;针对线下立案申请,支持通过系统扫描将当事人填写的纸质示范文本转化为电子信息,直接导入立案系统,把方便留给群众。
以上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及答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