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有两个人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李白,一个是苏轼。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的诗,感叹道“子谪仙人也!”他说李白是从天上被贬降到人间的仙人。苏东坡被称为“坡仙”,古人说他有“逸怀浩气”——一种超出了尘世的、辽阔高远的精神气质。漫漫历史长河中,二人的诗词影响深远,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20日,中院开展了以“品味传统经典 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红旗漫卷”读书分享会,讲述苏白故事,对垒二仙之美。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国武参加活动并作点评,各党支部干警代表参加。
对垒在政治部多家赫和新闻媒体宣传处陶虹宇热闹、风趣的“争论”中拉开帷幕,二人一个对李白的浪漫、豪情赞叹不已,一个对苏轼的气势磅礴、行云流水顶礼膜拜。在歌声、笑声和据理力争中,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自叙童年“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二十四岁独自离家巡游时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在长安城蹉跎一年后归乡,在挚友的送别宴上,李白为曲赋词写下《蜀道难》……督察局干警牛聪健细腻讲述了李白一生的沉浮,最后感悟到,李白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仙采飘逸、万古流芳的诗句,更是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行政庭干警金伟卿讲述了苏轼百折不挠的一生,除诗词外,他还是历史上罕见的精通散文、书法、绘画的全能型文化巨人。他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潇洒不羁,在逆境中仍然乐观豁达,这种精神境界在他的诗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给后人无尽的鼓舞与力量。
民三庭法官助理秦晨以《跨越千年的诗意共鸣》为题,从品读李白的诗作出发,将李白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娓娓道来。他读到李白笔下的山川河流、明月清风时,感受到了生命力和自由的气息,更加坚定了他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
民四庭法官助理骆慧宇分享了苏轼词作中她最喜欢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让她从中获得启迪和力量。
李国武最后点评时总结道,李白与苏轼是唐、宋两朝备受关注与赞誉的大文豪,代表了唐宋文学的巅峰。二人虽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但也有共同之处,即对文学艺术的极高天赋。他们二人的作品,都是传世经典,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瑰宝。身为法律人,在为人处世和工作中,这种坚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他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两句诗词勉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