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聚焦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不断强化依法能动履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党的领导贯穿于诉源治理工作始终,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激发“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绘就出了独特靓丽“北疆枫桥~呼伦枫景”。为展现人民法庭新气象,共绘呼伦贝尔新“枫”景,中院公众号推出“人民法庭诉源治理成果展”系列宣传,敬请关注。
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宝日希勒法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找准基层治理与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结合点,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造“法官进网格”精品司法服务,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第一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网格全覆盖 解纷机制更多元
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与社区网格员联动作用,按照“全员入格,一员多格”的配置,以对接网格长为基础,辐射对接二、三级网格员,推进专属网格建设。建立评估分析风险预测机制,周联系、月排查,并通过线上答疑、庭审观摩、专题培训等方式,对调解员、网格员进行法律知识辅导,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解决纠纷的能力水平。
法官入网格 社会治理有帮手
依托已经建立的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预防、解纷和修复并重,诉非方式相结合,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网络平台共融,推动法官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切实将法官入网格机制优势积极转化为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前移的社会治理效能。大力开展“家门口”式诉讼服务,指导开展调解,进行司法确认,实现网格治理前端和法院解纷终端的无缝对接。
服务多方位 司法温度暖人心
近年来,物业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宝日希勒法庭在处理该类纠纷时,特邀司法所调解员、社区网格员,形成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物业纠纷化解模式,通过与物业公司、业主逐一沟通,缓解矛盾,找准双方争议所在,再通过法官与业主委员会联系,耐心阐述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物业公司对物业服务整改到位,使得居民与物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并主动支付物业费,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