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聚焦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不断强化依法能动履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党的领导贯穿于诉源治理工作始终,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激发“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绘就出了独特靓丽“北疆枫桥~呼伦枫景”。为展现人民法庭新气象,共绘呼伦贝尔新“枫”景,中院公众号推出“人民法庭诉源治理成果展”系列宣传,敬请关注。
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法院克尔伦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和司法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依托“诉前调解+速裁”“法官三进服务”“类案整合调解”等工作模式,切实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案件量和诉前调解成功率双提升、诉讼案件总量和万人成讼率双下降。
解纷端口前移
法庭充分运用巡回审判模式,加大和充实巡回审理点的覆盖面和服务内容,在法庭建立多元解纷服务站,在苏木人民政府所在地派出所建立“法官联系站”,在阿日哈莎特口岸建立“涉外案件法官联系站”,“三站一庭”模式向基层、社区延伸开展诉源治理工作,方便群众参加诉讼。法庭组织和指导苏木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嘎查两委在调解纠纷中的独到作用,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诉前调解+巡回服务
克尔伦法庭辖区内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为牧户草牧场和嘎查集体草牧场。随着新牧区建设,牧区的矛盾主要为草牧场的租赁、打草、捆草、拉网围栏等。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法庭在社区、嘎查建立“巡回审判站”,下乡巡回过程中,法官进嘎查、村、社区,主动了解牧户需求。提前与调委会人员、村委会人员联动,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座谈,找到问题切入点,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真正做到矛盾不出嘎查,不出社区,不进入诉讼。
“庭、所、口岸”多元治理
法庭以“一个法庭、一个派出所、一个口岸” 联动模式,建立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致力于用心用情推动实质解纷、促进诉源治理,建成适应牧区实际、实践操作灵活、多元解纷效能强等创新特色的诉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在审判工作中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