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河法院发挥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工作和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多元解纷力量,提升诉源治理实效,积极探索“代表委员+法院”工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矛盾调解中心人员携手联动,以社会协同为依托,积极引入各方解纷力量,促进解纷力量新发展,充分发挥诉调对接解纷机制作用,设立“三方调解联络站”,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更好发挥法官与调解员1+1>2的叠加效应,全力打通多元解纷“最后一公里”,为人民法庭服务基层、化解纠纷提供司法保障。
“代表+法院”工作机制落实成效
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
葛某在根河市经营美容院,谢某是其客户,期间彼此相处不错,谢某称给孩子买房手里没钱,于是向葛某借款5万元,借款到期后,葛某多次催要未还,葛某要求按照本金5万元计算利息并还本付息,诉至法院。
调解过程及效果
根河市人民法院收到该案材料后,将此案委派给人大代表调解员,调解员了解到葛某与谢某系朋友关系,在调解过程中,首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安抚双方情绪,经过多次的情理引导、悉心释法、答疑解惑,双方终于放下心防,表示同意调解。经过多轮调解,双方逐渐就争议内容、调解意见达成共识。最终葛某同意减免利息并给予宽限期。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人大代表调解员、记录员签字后,速裁团队的法官当天向双方当事人出具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
典型意义
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也是人民群众信赖的“中间人”,作为人大代表,亲身参与纠纷调解,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与法院、法官协调联动,既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又降低了打官司的成本,既有效进行了诉源治理,又大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委员+法院”工作机制落实成效
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
根河市某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小区部分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费,经多次催缴未果,某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业主缴纳物业费。
调解过程及效果
根河法院携手政协、社区、矛调中心,共同开展为期两天的入户调解行动。法院派出干警,政协派出政协委员,办事处派出社区网格员,矛调中心派出调解员,共同对该物业公司服务片区开展入户,分片包干,对小区业主进行一对一诉前调解。通过入户释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得到了大多数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为期两天的入户走访,共入户调解近1000户,部分业主当场缴纳了物业费。参与调解的相关单位对物业公司的经营和服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典型意义
法院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将法治思维充分融入社会治理,发挥政协委员威望高、网格员地缘熟、调解员善调解的优势,推动形成政协、法院多部门支持参与诉前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无讼无访社区建设,参与基层多元共治,形成诉源解纷第一线的阵地优势,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