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总要求,聚焦聚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法院力量。
根河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和“高质效服务年”工作主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建设“最强党支部”为抓手,持续深化“身在冷极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依托党员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通过拍摄党建专题宣传片、制定学习强国榜、发布党员风采录、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切实加强干警的理论学习,筑牢干警政治忠诚。坚持把党小组建在庭上、先锋亮在岗上,大力发展“党建+审判”工作模式,积极选树党员先锋模范,推动形成“分层创品牌、支部有亮点、党员做先锋”的生动局面,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坚持围绕中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能动司法,将司法审判融入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服务”活动,聚焦营商环境各项任务指标,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加大涉企案件审执力度,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帮助职能部门健全制度,填补漏洞,防范和化解风险,减少纠纷发生。成立“矿山巡回审判点”,以“保护矿产资源、稳定矿业秩序”为重点,为企业提供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等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三坚持绿色使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行为,妥善处理各类环境资源类纠纷。持续落实“林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司法+林业碳汇”新格局,依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准确把握碳排放、碳汇、碳衍生品等涉碳权益的法律属性。审理了根河市首例通过认购碳汇进行替代性修复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将认购“碳汇”融入具体的审判实践当中,实现了生态损害的全链条、精细化修复,为市域生态环境大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开展巡河护林活动,向过往群众游客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四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高水平司法
坚持多措并举、务实创新,依托诉前调解中心,通过“人大代表+法院”“政协+法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多元解纷模式,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做到快分快调快判,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协、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根河市政协深入社区开展物业纠纷诉前调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聘请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有效提高解纷效率、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坚持强基导向,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切实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化、多元化司法服务。选址改建阿龙山法庭,极大提升了根河法院法庭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建设水平。各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借助司法所、调解组织、人民陪审员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法官与调解员1+1>2的叠加效应,全力打通多元解纷“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诉源治理,打造诉调服务网,金河法庭建立“五老调解室”“冷极诉调服务站”,得耳布尔法庭成立天平调解委员会,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构建“三调联动”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将“干警入网格”与“无讼社区”创建紧密结合,人人争当“网格法官”,促进矛盾就地就近化解。深入社区林场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说法、法律六进等活动,不断以“基层小法庭”涵养“法治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