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总要求,聚焦聚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法院力量。即日起,中院在微信公众号展播2023年全市各基层法院工作成效、亮点,敬请关注!
发挥司法效
保障发展
(一)牢记“国之大者”,护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立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的合议庭,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将诉前多元化调解引入环境资源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有效化解环境资源案件纠纷。
(二)坚持守土尽责,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2023百日攻坚行动。开启刑事速裁办案新模式,在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速裁法庭内敲响了刑事速裁案件集中办理第一槌。
(三)保护知识产权,助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与海拉尔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的协作意见》,建立工作机制,为知识产权全链条全方位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审结全市首例经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
(四)播撒法治阳光,服务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等企业走访,主动回应农业领域保护需求,为呼伦贝尔黑土粮仓拧紧“安全阀”。春耕生产时期,建设法庭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共同调解一起涉及100余户农民的土地纠纷案件,努力服务春耕备耕。执行局干警解封2000亩果园,护好 108名村民“饭碗”。
(五)擎起司法盾牌,守护祖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与仲裁、调解组织对接,为中外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法律服务。与海拉尔区商务和口岸局召开座谈会,丰富务实合作内容,助推提升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水平。
(六)聚焦攻坚重点,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法院与其他单位联动机制,构建“法院+”高效化解涉企纠纷新模式,释放1+1>2效应,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及时向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助力企业规范运行。
围绕人民满意
践行司法为民
(一)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持续深化“法院+社会各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选派法官入驻市区两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同时邀请呼伦贝尔仲裁委员会派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多元解纷新途径。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通过“四所一庭”协作联动,形成诉源治理整体合力,努力推进矛盾前端治理。
(二)强化惠民普法宣传。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打造“法律六进”宣传品牌,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普法宣传,开展法治进校园、进村街、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30余次,走村入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用法治力量引导群众向上向善。
(三)司法建议消解“未病”。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发送司法建议书,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司法建议“小切口”,促进解决社会治理“大问题”。
筑牢政治忠
锻造法院铁军
(一)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干警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的讲话精神和在内蒙古法院调研讲话精神,坚持整体理解把握、一体贯彻落实,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二)立足实际加强人才培养。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青年干警进行跟踪培养,14名年轻干警走上中层领导岗位。12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三)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加大纪律作风督查力度,开展整治“三多三少三慢”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体检”活动,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坚持严的主基调,注重抓早抓小,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作风持续优化。
(四)接受监督共促司法公正。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动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院法律监督及社会各界广泛监督;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工作,促进司法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