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了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调解员代表,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主流媒体到场参加。会上,中院立案一庭庭长陈伟对全市两级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发布会消息,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能动司法服务保障“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聚力服务呼伦贝尔市委“五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非诉纠纷解决途径,有效激发“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
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新效能
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法院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全过程,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品牌作用,将人民法院矛盾化解工作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局工作之中,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的衔接机制,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服务大局
构建多元共治共享新格局
针对本地区地域特征,构建了以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为主体,纵向延伸至乡镇(苏木、街道)、村(嘎查、社区),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基层党组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针对金融、教育、环境等行业领域及具有地区特色的涉三农领域多发易发纠纷,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及产业园区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拓宽与政府部门对接途径,加大与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行政调解等衔接,建立了“法官+民警+司法干警+网格长+N名人民调解员”的“4+N”工作模式,加强数据协同共享。
精准发力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两级法院全面开展“走农户 进牧户 访商户”源头预防、化解、治理矛盾纠纷工作,自4月份活动开展以来,走访农户218个、牧户202个、商户286个。两级法院打造了“一站一平台两中心”呼伦贝尔诉源治理品牌,将人民法院预防化解职能精准延伸到讼争源头,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无讼乡村”创建,在党群服务中心、乡村街道、企业园区等建立152个“法官工作站”,法官进网格1900余人次,“网格法官团队”采取值班值守与线上联系相结合的模式,以“网格+调解”“网格+法律宣讲”“网格+巡回服务”等方式送法上门,做到办理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邀请本辖区综治中心、非诉调处中心、工会等基层社会治理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五老乡贤等基层解纷人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入驻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统筹建立“诉源治理中心”,增强诉讼服务中心多元解纷能力。
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建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74个,全市427个调解组织、546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纠纷类型覆盖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领域,设立家事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等50余个调解室。两级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76346件,调解成功66811件,成功率为87.51%。2023年1-8月,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