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全面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9月21日,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运用信息化远程连线方式对多起减刑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市人大代表张永福及政协委员杜菊仙应邀旁听案件庭审。
庭审阶段,法官严格遵循审理程序,充分听取了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与检察机关的检察意见。执行机关向法庭提出了减刑的事实依据和理由,对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悔罪表现进行了举证,出示了相关证据材料,并申请了管教民警及同监罪犯出庭作证。法官重点调查了罪犯服刑期间的悔改表现以及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并针对管教及监管时间、如何知晓表扬奖励等问题向管教民警及同监罪犯进行了详细询问。在罪犯进行最后陈述和检察机关发表庭审监督意见后,法官严肃认真地对罪犯进行了法治教育,受审的罪犯均表达了悔过自新,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的意愿。整个庭审规范、公开、透明,受到了监狱、检察机关、减刑罪犯等庭审参与主体以及代表委员等旁听人员的一致肯定。
近年来,中院持续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检察机关、监狱等相关单位人员旁听观摩庭审,同时认真落实“两高两部”《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切实转变过去减刑案件书面审理的旧模式,坚持以庭审为中心,构建了“证据出示在法庭、事实查明在法庭、意见发表在法庭、结论形成在法庭”的庭审体系。
下一步,中院将深入践行阳光司法理念,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同审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切实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