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地拿不回来,我和徐某同归于尽的心都有了,感谢法院从中调解,这可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啊!”邵某握着扎兰屯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
当事人邵某于2002年将自己的十亩承包田让与本屯的徐某耕种,随着土地政策的调整,对农民的补贴提高了,于是邵某这几年一直找徐某沟通,想要回土地,但在村委会和镇政府的多次调解下都未能达成协议,双方矛盾日益升级,多次发生激烈冲突。基于此,法官联合多方力量,召集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在理清事实后辩法析理,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认定徐某未取得过该土地的合法经营权,邵某在2002年时与某村委会签定了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经营权归属于邵某。考虑到当时徐某已经种植农作物并且出苗,立刻归还土地会造成徐某的损失,经过法官的耐心疏导,邵某同意于2024年初收回土地,并且土地的相关政策性补贴也一并从2024年起由邵某领取。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有效化解了基层风险隐患,规避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走农户 进牧户 访商户”源头预防、化解、治理矛盾纠纷工作,打造“一站一平台两中心”呼伦贝尔诉源治理品牌,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非诉纠纷解决途径。针对金融、教育、环境等行业领域及具有地区特色的涉三农领域多发易发纠纷,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及产业园区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形成内部和解、协商先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挺前、诉讼托底的分级化解模式,持续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