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空间 > 新闻视点
【口岸天平】加强涉外司法服务 护航口岸建设发展
分享到:
作者:满洲里市法院  发布时间:2023-07-20 09:29:45 打印 字号: | |

呼伦贝尔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紧紧围绕呼伦贝尔市五大行动计划,找准服务保障口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为进一步提升涉外案件审判质量,高效解决中俄蒙边境地区民商事纠纷,有力打击边境地区跨国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口岸和谐稳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落实内蒙古“五大任务”要求,满洲里市人民法院秉承专业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司法审判工作任务,坚持依法办案,严格履职尽责,努力为涉外案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2018年以来,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共受理涉外民事案件128件,结案率100%,案由主要涉及劳务合同纠纷、货运代理合同纠纷、委托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等;受理涉外刑事案件15件,结案率100%,罪名主要涉及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等;受理涉外执行案件1件,结案率100%。

规范制度机制

推动诉源治理


通过设立“一庭三站”服务平台,推进涉外审判及纠纷多元化解。坚持“调解为主、调判结合”原则,通过电话调解、案发地调解、当庭调解相结合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出台《关于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涉外审判 为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供公正高效服务和保障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制定《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指南》《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民事诉讼注意事项》,规范涉外案件诉讼流程。与满洲里市贸促会共同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制定《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前程序工作操作规范》,挂牌成立“满洲里市人民法院涉外诉调中心”,受到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代表团31名全国人大代表的一致赞许。印制中、俄、蒙三语《诉讼风险提示书》及《涉外民事诉讼指南》,印发涉外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开通涉外民商事案件“快立、精审、速执”绿色通道,提高办案效率。




坚持专业审判

提升办案质效


制定《推进涉外民商事、刑事“二合一”审判模式实施方案》,将涉外案件交由行政综合审判庭承办,为涉外专门审判团队的设立提供组织基础。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着力构建双语法官梯队,将精通俄、蒙语言的法官纳入人才库。建立法律翻译人才库,聘请专业俄语及蒙语翻译,全程参与涉外案件办理,充分保障外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及本院驻院调解员中,探索建立双语调解员制度,促进涉外案件审判更加便捷、解纷途径更加多元。


凝聚多方合力

促进协同联动


与满洲里市旅游局、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司法局、景区多方联动,健全涉外调解中心与多部门间的“1+N”涉外纠纷联席机制。与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制定《关于协查出入境被执行人的实施意见》,建立限制出境联动机制,有效加强执行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法治建设。加强与辖区内涉外企业沟通交流,积极送法入企业,实现涉外司法服务端口前移。


加强司法协作

推动办案互惠


增强与相邻国家地区法院司法合作。创新涉外送达方式、优化办案流程,努力破解涉外案件送达难、取证难、审判周期长等问题。提高全国法院司法协助管理平台应用效率,坚持便捷高效原则,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司法协助案件的在线转递、审查、查询、结案反馈等工作,保障域外法律文书送达及调查取证的及时性、有效性。推动国际互惠合作,坚持对等原则及依法审查原则,严格遵守海牙送达公约、取证公约和双边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规定,确保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受损害。



 
责任编辑:新闻媒体宣传处
辖区法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