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培养呼伦贝尔法院干警换位思考意识和司法为民情怀,近日,中院面向全市两级法院开展了“假如我是当事人”征文活动。干警们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站在当事人角度,将心比心,畅谈个人理解和心得感悟。中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优秀稿件,与大家共同分享。
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评查办
周凤环
当法官三十多年,每天不是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就是在办公室里细心阅卷,时不时还要电话与当事人絮絮长谈,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来去匆匆。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和法官有一面之缘,却将法官的名字记了一辈子。胜败皆服,握手言和是每一名法官的追求,那当事人的追求是什么呢?假如我是当事人,我会对法院、对法官有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呢?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法官们都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对待当事人一视同仁,公正行使手中的权力。这辈子或许就仅此一次走进法院的大门,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我渴望受到尊重,我期望法官清正廉洁,让我感受到司法的人性温暖。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法律的规定,我希望法院的工作人员能够主动询问我,听我陈述案情始末、诉说情由苦衷,耐心给予解答。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期盼法官高效审理,我或许是被拖欠劳动报酬的农民工、或许是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或许是等待欠款准备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我希望法官能急我所急,尽快结案,因为这笔钱可能是我的家庭需要度日的费用、可能是伤者急需救命的费用、可能是一个企业能否存活下去的费用。我理解法官很忙、案件很多,但也希望法官体谅我们的急切需求,能尽早给我一份公正的判决。
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法官对于双方当事人意见都认真倾听,我希望收到的裁判文书准确严谨,并且说理充分,有理有据,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心服口服。
其实法官和当事人所处立场所站角度不同,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转换身份做一次当事人,才可能进一步了解到群众之盼、群众之需、群众之难,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司法服务,获得群众的满意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