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
1.强化环资巡回审判,依法保障公众相关权益
对环境资源类案件不定期进行巡回审理。深化公众参与,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讲授“法治公开课”;主动邀请当地居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最大限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方面
2.破冰攻坚清积案,维护权益保民生
聚焦主责主业,紧盯“提质增效”目标不放松,开展“百日攻坚”等专项活动,多措并举促结案、清积案、办好案,同时,做好审限实时预警监督机制落实,切实提升审判效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强力推进专项案件执行
开展涉民生、涉企、涉金融等专项案件执行行动,做到案件快立、快执;加强涉民生案件救助力度,为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困难,针对性的提供司法服务;与金融监管机构对接,共同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4.强化善意文明执行
合理选择执行财产,灵活采取查封措施,杜绝超标查封、乱查封;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妥善把握执行时机、讲究执行策略、注意执行方法。用好执行和解及破产重整制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方面
5.深入走访调研,助力民企发展
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指导企业解决“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依法办事、用法维权,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增强企业保护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帮助防范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风险。
6.便民利民传递司法温度
发挥社区诉讼服务站的便民功能,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等诉讼服务。积极引导生活困难群众、经营困难企业依法办理诉讼费减、缓、免等司法救助。
7.拓宽立案渠道方便百姓诉讼
为当事人扩大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跨境立案、邮寄立案等服务,符合起诉条件的当场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材料。网上立案的,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交纸质立案材料。
8.集约化送达助力审执质效提升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集约送达平台的优势,将电子送达、邮寄送达、自取送达等多种送达方式有效集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获知诉讼信息,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
9.拓展多元解纷,减轻群众诉累
与调解组织建立良性运转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结合纠纷类型,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组织对纠纷开展非诉调解。人民法院为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提供法律指导,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巩固非诉调解成果。
10.完善智慧化诉讼服务
增设自助立案、诉状自助生成、案件自助查询、诉讼文书异地领取、智能云柜等设备,依托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保全系统、网上鉴定系统,提升诉讼服务质效,满足当事人多元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