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零距离接触法院日常工作,一起去感受他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以“对外服务保障当事人、对内服务保障审判、执行、政事务”为工作主线,以“利民到极致”为追求目标,为当事人提供各项优质诉讼服务。
最早来到诉讼服务中心的干警,首先打开大门,一缕缕阳光照进大厅,把大厅映衬得格外明亮、温暖,现在的时间是早上8:30分。
其他陆续到来的干警们迅速换好制服、打好热水、打开电脑、整理相关材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到9点,便来了两位咨询立案的群众,干警着装整齐、面带微笑、态度温和地向她们介绍立案流程和注意细节。
这头还没答复完,那边又来了两位要交诉讼费的当事人,负责该项业务的工作人员主动站起来招呼两位老人家,耐心的为他们介绍缴款的方法和步骤,两位老人认真地扫码、缴费。
“叮铃铃……喂,您好,这里是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干警们的工作忙碌但却有条不紊。
立案,是保障当事人实现诉权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案件得以公正审判的第一步。为了更好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立案庭干警们将查看诉状、接受材料、收取诉讼费、分派案件等每一道立案程序都牢记在心,耐心、高效地完成每一个立案流程。该院大厅的办公区采用开放式的柜台办公方式,工作人员与群众可以零距离接触,设有登记立案、查询咨询、材料收转、信息录入、诉讼费业务、银行窗口等十个服务单元,方便群众办理与立案有关的各项业务。大厅为当事人配备了软质沙发和硬质座椅,并配备了茶几、饮水机、报刊栏、充电桩等,以满足群众不同的需求,小编注意到在便民服务区里特意设置了便民服务柜,包含老花镜、助听器、急救药、针线盒等日常用品,并提供了婴幼儿尿不湿、雨伞、轮椅等特需物品,还特别为盲人和少数民族群众制作了盲文版诉讼指引手册和蒙文版诉讼风险告知书。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告诉我们这里发生过很多温暖的故事。
据小编了解,今年以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又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为民的新举措。一是在全市基层法院实行跨区域网上立案。在当事人居住地法院就可办理其他13家法院中任一法院的立案事宜,解决了异地立案所带来的诉讼不便,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此举在全区尚属首例。二是建立了律师公益服务平台。将由该市司法局、律师协会推荐的16名律师的信息在诉讼服务大厅公示,并设立了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室,每天都有一名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师在岗值班,当事人既可与值班律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视频的形式与律师进行实时交流。三是设置语音书写服务台。将近年来在庭审中普遍应用的智能语音转写技术应用到诉讼服务当中,该技术可将当事人的口述内容同步转化为文字,该举措尤其为书写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四是建立电子阅卷室。查阅人可借助该院电子档案系统,凭借身份证号或查询码,通过电脑终端设备在线查阅该院电子卷宗档案,并可通过打印、光盘刻录等方式获取电子档案内容。
一天的时间里,小编看到了呼伦贝尔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干警们的工作热情和紧张的工作节奏,感受到了他们温馨、亲和的服务。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干警们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一定会将新一年的诉讼服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