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今天是2019年2月27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郑英已经像往常一样,换好了法官服,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向立案大厅,开始了一天忙碌而有序的工作。
每天的工作就是从这简短的早会开始,总结分析前一日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天的任务。面对几位年轻人,郑法官强调最多的就是:接待当事人要耐心、细心、热心。她常说,诉讼服务窗口代表着法院的形象,是当事人步入法院的第一道门槛,要通过我们的服务,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就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的气息。
9:00
9点开始,前来办理诉讼业务的群众逐渐增多,大家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郑法官回到自己的岗位,开始接待当事人的咨询、为他们解答法律诉讼方面的各种问题。
9:30
按照之前的工作安排,郑法官有一场“群体诉讼二被告劳务合同系列案件”的诉前调解。诉讼的起因是一工厂已经连续三年拖欠工人工资。郑法官考虑涉民生案件,开通了绿色通道,在立案阶段决定先行进行调解。急切的工人们虽然委托了援助律师,但还是有8名工人代表前来倾听法院的调解。
看到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容,和他们焦急的神态,郑法官的心有一丝丝的酸楚,虽然调解室有点小,但她还是同意让大家到庭参加调解,还在调解室临时加了几把椅子。
约定的时间已过,还有一位被告迟迟没有到庭。通过电话联系,郑法官了解到此被告今天不能到庭。按照以往当事人有一方没有到庭,调解工作无法进行,案件应移转到审判部门审理。为了不让工人们过于失望,郑法官决定继续进行。到庭的被告厂方法定代表人介绍了工厂的效益情况、运营情况及不能给付工人工资的原因,对拖欠工人工资表达了歉疚,并表示已起诉至法院的另一债权案件得以解决的话,首先解决欠工人的工资。工人们看到了厂长的积极态度,也纷纷表示因为体谅工厂这几年效益不好,即使被拖欠着工资,还一直在厂里任劳任怨的工作,并希望厂子能发展起来。
因涉及第二被告应承担的责任,本次调解并未成功,但调解室的气氛却很融洽。最后郑法官征询大家意见,如果第二被告能到庭,可以再次调解,让工人工资问题尽快得以解决。工人们对这样的调解方式非常满意,希望能再次调解。郑法官当场安排书记员再与第二被告联系,定好再次调解时间后及时通知大家。
虽然工人们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了法庭,但郑法官还是因未能一次调解成功而感到有些遗憾。
10:50
回到办公室,看着桌子上的案山卷海,她很快将刚才的失落情绪抛在了脑后,又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开始对桌上的案卷进行立案审批。还不时拿起电话,联系当事人,询问案件情况。
2:10
下午一上班,郑法官便与助理乘车前往满洲里。
近日法院受理了一起赡养案件,可一直联系不上替老人递交诉状的人。下午的工作是要去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中核实老人起诉情况,进行上门当场立案工作。
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后她们来到了老人家。眼前是一位年过八旬需人照料的老人。得知是法院法官上门工作,老人激动的还未开口眼泪却已从眼角留了下来。
案件的情况是这样的,老人到法院起诉其儿子,要求给付赡养费。卷宗中留的手机号是其女儿的。在起诉后,却一直联系不上其女儿。今天上门才得知,老人的女儿前些日子因突发情况去世了,现在是老人的外孙子在照顾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沉默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言而喻。
通过交谈得知,老人的儿子已经同意将老人接回到他家里生活,所以老人决定不起诉了。郑法官说,家里的事情能协商解决最好,通过法院解决有时会伤及亲情。但郑法官对老人的儿子并未明确接老人的日期有些担心,询问老人是否需要法院出面找其儿子再谈一谈,老人确定不需要。郑法官又不厌其烦的告诉老人,如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们,老人欣然同意。
尊重老人的意愿,工作人员按照法律程序为老人办理了撤诉手续。随后郑法官跟老人的外孙感慨的说,你是你姥姥依靠顶梁柱啊!如果你舅舅不能履行承诺,还需要通过诉讼解决,我们会帮助你的。透着眼镜片男孩的眼睛湿润了。
3:40
回到办公室,郑法官继续审阅起没有审批完的案件。审批案件过程中,一旦发现年轻同事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郑法官都会及时把他们找来,当面予以指导。
平凡的岗位担负着不平凡的使命,平凡的工作诠释着不平凡的价值,不忘初心,默默奉献,这就是郑法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