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司法改革,深化落实司法公开是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保障民生,提高民众知情权,依法保护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呼伦贝尔市中院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分工合理、协调规范、监督有序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四措并举,提升案件质效,助力司法公开,晒出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庭审观摩注重实效
2月21日,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伟义带领在家党组成员、副院长,携带纸笔便装入座旁听席,旁听了一起民事案件,庭审过后旁听人员与合议庭成员共同探讨了案件庭审过程,形成学习意见供全院干警学习。
3月5日,全市两级法院干警远程与旁听群众同步观摩了中院公开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合议庭人员上交心得,中院法官对案件庭审的21项考核项进行测评,同时递交了主观意见表……
这只是呼伦贝尔中院庭审评查工作的两个缩影。2014年全市两级法院庭审评查结合在全员接受评查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院领导、庭长开示范庭审和优秀庭审观摩学习活动并制定了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广大法官的庭审能力及司法透明度。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开展庭审评查581件。
——态势分析紧抓差距
审判管理为法院工作提供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为准确把握审判工作整体运行态势,稳中求进,中院审管办对各项审判执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标 “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抓差距,补短板,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定期组织全市法院审判执行指标测算培训,随时进行辖区法院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审判态势分析服务审判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审判工作全面、向好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组织指标培训1次,各类审判管理通报7期。
——电子卷宗精准便捷
自2011年起,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诉讼案件全面实行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同步生成、同步归档。2014年,中院指派审管办专人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负责电子卷宗审核工作。案件在结案时必须完成电子卷宗的扫描,以同步、完整、精准为审核标准,确保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高度一致。同时,建立了详尽的电子卷宗权限管理体系,更好的保证了涉密性、安全性。
中院的电子卷宗管理将诉讼档案信息的利用资源作为司法公开、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化落实,服务于审判、服务于百姓,搭建了一个快速检索、查阅、统计、选择性卷宗打印的服务平台,更主动、高效、快捷的回应了民生诉求。截止目前,中院共形成电子诉讼卷宗3472件,服务于审判482件,服务于当事人617件。
——文书上网历练真功
1月1日,中院在充分的前期准备下,顺利实现了生效裁判文书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有效链接,此后保证周周有更新,及时做台账。4月1日,呼伦贝尔四家基层人民法院实现了生效裁判文书上网的公开工作,其中列为全国、全区公开示范院的海拉尔区法院、牙克石市法院按要求实现文书公开外,满洲里市法院、阿荣旗法院根据本院实情主动开展工作,实现文书公开。
市中院高度重视生效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在呼伦贝尔地域面积广阔、辖区内法院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的前提下,审管办指派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法院摸底调研、业务指导,制定公开进度表,全市法院分成四个批队,将于2015年1月1起全部实现生效裁判文书上网,与高院规定的2015年7月1日最晚公开日期提前七个月。与此同时,结合两评查文书评查、审执部门技术处理、上网前审管办审查三大关卡确保裁判文书质量,倒逼法官业务能力提高,助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截止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公开生效裁判文书959件。